北方居民們是不是每年看到集中供暖企業收取的采暖費感覺非常無奈,因爲居民發現集中供暖收取的費用采用公式裏麵存在誤區。這些誤區也就讓居民非常無奈地點,下麵跟隨暖氣片品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集中供暖收取采暖費公式中存在的誤區與居民的無奈?
對於集中供熱的區域,大夥兒都知道,我們每年都要去交一定數額的采暖費。作爲供暖企業自己的話,本來就有對於公共資源的配置,地點政府也根據你的供暖情況給予到一定的補貼,而對於大多數地區來說,采暖費的收取是比照建築麵積來進行收取的,也就是根據我們房本上的麵積,然後乘以單價,這樣來收取采暖費的。
有人認爲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比照現行的一個建築麵積來進行判定,如果比照建築麵積來計算的話,可以對增我們現在居民的供暖費用,麵積大的繳納多一些,這才是有理的,但是也有人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公攤麵積沒有供暖,但是也沒有收這一部分的取暖費,收取取暖費的時候基本上扣除掉公攤麵積的,因爲公攤麵積扣除了,你房屋麵積越大熱量消耗就多,自然收費也就多了,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麽爭議的情況。
終於如何才是對的,請解答!
第一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取暖費終因此如何定義收取的,是不是跟建麵和使用麵積直接相關。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大夥兒應該了解采暖費收取的本質。其實現在采暖費的收取並不是比照實際采暖麵積來進行收取的,而是根據一個綜合的計算方法,也就是以建築麵積來進行收取的,原因有三:
①:各個地區相關的規定所導致的。這裏所說的各個地區相關的規定,就是在供熱收費條例中說明采暖費的收取方法是比照建築麵積然後乘以當地的單價來進行收取的,例如當地的暖氣費單價是25元每平米,那麽做對應的就是我們房本上的麵積。如果我們的房本上寫著100平米,那麽我們每年也就是每個采暖季需要交納的采暖費用就是2500元。
②:收費時一般也要根據當地實際的一些數據來進行采取實際的收費的方法。而對於建築房屋而言,我們所能獲得的最準確的數據,也就是房屋的建築麵積。因爲我們每家每戶都有房屋的産權證,産權證上都有明確的産權的麵積。因此這個數值是固定的,然後比照這個數值來進行收費是比較明確的。
③:收費方法的計算方法所決定的。什麽是收費方法的計算方法呢?建築麵積乘以單價,這種計算方法是非常簡單的。同時對於其建築麵積是非常容易獲得的,這樣在收取采暖費的時候就非常容易進行計算。
相反,如果根據建築物種類不同、設計不同,從而采用使用麵積的計算方法的話,會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①:基本上質量惹的禍,即使是非常準確的産權麵積然後去掉你的公攤,也不準,你信嗎?也就是說我們家裏在裝修完成以後,每個家庭的使用麵積其實就發生了變化。如果此時比照使用麵積來收取采暖費,就要逐戶地去測量實際的麵積。這樣才是最準的,當然也是不也許的。
②:如果比照實際的使用麵積去收取采暖費,我們采暖費用的單價肯定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爲現在采暖費的收取也是根據成本進行核算出來的。如果我們把建築麵積改成了使用麵積,也就是此時的采暖費的單價,就也許就要上漲了。例如要漲到30多元每平米,最後獲得的總的費用基本上應該還是那個數,絕對不也許少,除非扣除特別地區的補貼。
因此綜上來看的話,比照每戶的建築麵積的一層來作爲計算基準,然後偷偷在單方在麵積上增加收費,這樣的話其實每戶沒有減少一分錢,但是麵積變多了,這個方法沒有任何意義。
比照我們房子套內麵積收費,城市的套內麵積占據七成五的情況下,那麽房子一百平,每年需要三千元供暖費,每個平方的價格增加了,一般居民要交的錢更多了,因此也沒有意義。
因此這不是大夥兒應該關注的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是什麽呢?
現在關於取暖費爭議比較大的是空置費的比例,如果我常年沒有人住,你隻是主管道留口和熱損的話,空置費收取比例達到百分之三十就不符理了,特別是已經實行並聯的小區。個人覺得串聯的你可以多收點兒或者切斷管道,而並聯的可以關上分道口閥門,這樣空置費收取百分之十最多百分之十五就可以了。
在總供暖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分攤到每個住戶是內部費用如何處理的問題應該有如下的考量,也許這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舉例:一個高級富人小區的得房率隻有68%的住戶,100平米的供暖費將從原來的3000元降到了2618元,減少了382元。
而另外一個多層老小區,100平米的建築麵積得房率高達90%。那麽原來的3000元取暖費增長到3850元,足足增加了850元。
同樣100平米的房子,多層老小區一般房子取暖費用反而比得房率低的富人區每年多交靠近50%的取暖費。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